有葵花味道香烟叫什么名字(有葵花味道香烟叫什么名字来着)

作者:admin 时间:23-03-10 阅读数:23人阅读

有葵花味道香烟叫什么名字?答:这个问题很简单,因为它的味道很好闻,所以我们称它为葵花味香烟。它的香烟口感非常好,吸起来很舒服,而且它的价格也不贵,所以很多人都喜欢抽它。然而,这种香烟在市场上有很多种类,有一些是不同的牌子,有一些是相同的牌子。如果你想知道哪种香烟更好,你你只需看它的包装就可以了。我们今天要谈论的是这种香烟。它被称为“中华”,是我国最贵的香烟。这种香烟的价格是每包50元左右。

■作者 胡生国

马官屯之春

有葵花味道香烟叫什么名字(有葵花味道香烟叫什么名字来着)

马官屯在今西秀区蔡官镇,全寨现有两千多人口,四百多户人家,幅员面积达六平方公里。整个寨子坐落在一长长的缓坡之上,坐西北朝东南。寨前纵横四里有余的地坝田坝往寨子缓缓倾斜,低洼之处,是一条向西南蜿蜒而去的小河沟,名小麻沟。东北的上坝水库和东头的大路塘之水,流入田间的大沟小沟,滋养着这片宽阔的田坝。

缓坡上的寨子对着缓缓的田坝,视野格外开阔。每逢油菜花开,寨前观花,金色的花海尽收眼底。田间远观寨子,层层叠叠的石板房自西北向东南扇形般打开一目了然。寨子正后方不远,是形状极其相似的两座小山,像两位站着侍奉的金童玉女。而不远对称左右的青山岭和王屯大坡,却像时刻护卫的武将文丞。

寨东北一里有一方圆半里平面椭圆的小坡叫小山箐,生长着许多粗壮的檬子树和香樟,郁郁葱葱的一片景象,远看仿佛一方珍贵的碧玉砚台。寨子正前方三里地的增子坡,有一片密密的苦竹林,石垄墙边生长着许多野樱桃、椿菜树,还有稀少的八月瓜藤盘绕其上。这一片苦竹可是寨里人编锅圈做甑底的好材料。

马官屯景观风水不一般,文化遗产也非常丰富。

公元1381年,明太祖朱元璋令傅友德为将率三十万大军直抵滇黔,清剿盘踞云南的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残余势力。1383年平滇战事(史称“太祖平滇”,又称调北征南)胜利结束,为使黔地长治久安,明王朝在今普定、西秀、平坝一带实行屯田制度。朱元璋的调北征南,只是大明王朝的一时之计,而后的调北填南才是长久之策。故屯堡村寨有“军屯”和“民屯”之分,当然“军屯”先于“民屯”。屯堡村寨多以屯军的首领姓氏命名,如张官屯、蔡官屯、唐官屯,想必当初马官屯乃军屯村寨,且领头的必是一位马姓首领。战争的残酷和军营的流动性关乎屯军家族之兴衰,加之后来的调北填南和家族纷争,屯堡人的家族血脉并不像和平时期能稳固繁衍。比如马官屯现今无一户马姓人家,倒是村南一里的马立坡(又称将军坡)遗有一明代将军墓,碑文刻有“明诰封武略将军”字样,石碑乃其后人乾隆年间所立。寨前往东的老康凹、老康水井、老康园,这些带“康”字的地名,来源于历史上寨里的康姓望族,历史上有“康姓有半屯,吴姓只半街”的说法。

说起康家,有一个神奇的传说。据称古时寨里的康家本人丁兴旺,但族长后来听信于一道士,说迁了寨前对门坡的祖坟,康家会更加兴旺发达,子孙必有将相之人。迁坟之日石棺打开,忽见金光闪耀,一只金鸡飞腾而出,扑棱棱飞到寨东北不远的小山箐。或由于金鸡的沉重,蹬塌了一块几百斤的巨石,之后便飞得无影无踪。康家族长后悔不已,再寻那道士,已不见人。从此康家便衰败下来,而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最后一户康家人迁离,标志着康姓人在马官屯的彻底消失。如今被金鸡蹬塌的巨石还在,但寨里人都十分忌惮不敢靠近。据说手指稍有触摸,全身上下会长出红包,痒痛无比。

人是文化的创造者,也是文化的最有效载体。浩浩荡荡的汉人大军涌入黔中这一片蛮夷之地,不仅促进了汉文化在该地的传播发展,同时也创造了屯堡亚文化,马官屯是一个缩影。

安营扎寨乃大明屯军之第一要务。屯堡村寨所在之处虽为山中平地,但终究不及东北及江南平坦肥沃,木材极其匮乏。加之石头垒砌可使村寨坚如城堡,利用石头乃其首选。和其他屯堡村寨一样,马官屯也成了石头的工艺博物馆:石板当瓦石头的墙,石头碾子石头的磨,石头擂钵石头的灶,石头碓窝石头的缸,就连大门两侧窗台下的墙板都用石板拼接。石头巷道狭窄不足两米,这是故意为之,可有效阻挡来敌的凶猛进入;临街的内八字石窗洞宽不足三寸长只一尺,方便内部射杀敌人。马官屯的院落布置有特别之处:紧紧相邻的三合院、四合院大门往往朝向不同的小巷,而其间常有暗道相连。此既利于信息互通,又利于来无影去无踪的巷道之战。

有葵花味道香烟叫什么名字(有葵花味道香烟叫什么名字来着)

寨后不远有叫营盘的一块大平地,想必为古时军营练兵及护寨之所。寨子正后方的小山坡上,至今仍遗有古时石砌围墙。寨后的野猫洞和与鹞子岩交界处的马洞,以及寨南约五里的八哥洞,至今遗存有石墙、地道等工事古迹,插门杠的石碗仍可寻见。

有葵花味道香烟叫什么名字(有葵花味道香烟叫什么名字来着)

除了村寨原址和工事遗迹,其他文化古迹也不少。据花甲以上老人讲,寨前叫大门楼的地方原有一石拱寨门。门前二丈有石屏风,上有石虎,寨里人俗称石猫猫。拱门左前方有叫大月台的一块空地。最奇特的是拱门右侧的一棵万年青古树(植物学称卫矛),根粗大需一人围抱,少说也有几百年历史。该古树藤条交错,盘绕于拱门与石屏风之上,无论春夏秋冬,始终一片枝繁叶茂的景象。每逢正月跳神或春夏纳凉之际,藤条上便歪歪斜斜地坐满孩童。

说起跳神,其起源和明朝重臣刘伯温大有关系。征南战乱初平,朱元璋采纳了刘伯温“古者寓兵于农,有事则战,无事则耕,暇则讲武”的军事策略,为稳固西南边陲发挥了巨大作用。“暇则讲武”之意,即闲暇时练练拳脚,或刀或枪,或剑或棍。且大明朝重视屯军的思想教育,把诸如宋朝杨家将等忠义史料灌输于屯守军民。这就是屯堡地戏的雏形。

马官屯跳的地戏是《三下河东》。每逢大年正月初或五黄六月之后,寨里较宽的空地上会一圈圈围上长板凳。午后时分,男人们穿上花花绿绿的长裙,头戴彩色脸子,面蒙青纱,挥舞大刀长矛对打厮杀。锣鼓乒乓震天,仿佛又回到那金戈铁马的激荡岁月……

白天看跳神,晚上听唱书。马官屯的唱本有《杨家将》、《薛仁贵征东》、《薛丁山征西》等。晚饭后一窝老者约坐一起,围着炉火,烧上一壶浓茶,皮盘里盛上葵花花生,整齐地摆上一排皮烟。烟雾缭绕之中,没有乐器伴奏,抑扬顿挫的音调,对偶成句的唱词,历史英雄的豪情故事娓娓道来……

说起唱书,不得不提屯堡山歌。正月初一到初五这几天,除了看跳神,寨里人也会结伴去东头的大山沟里听唱山歌。这大山沟就在相邻的鹞子岩村旁,不属于马官屯地界。成千上万的屯堡人汇聚到此,场面甚是热闹。马路上,草丛里,半山腰的岩石上,到处是人。俗话说“山歌无本,全靠嘴狠”,屯堡山歌不似唱书拘泥于唱本的对偶歌词,全靠唱者的灵活发挥。歌词朴实有趣,大多内容是男女打情骂俏嬉笑嗔怪。

寨西南苗水井旁有块叫小月台的开阔空地,旁原立有功德石碑一块,上刻有出钱出粮修路的户主名单。据说他人骑马过寨,石碑前须下马而行以表尊敬。寨南离小月台不到一里,有一口古井叫大水井,泉水清澈见底甘甜无比。无论春夏秋冬,方形的井口中总有一股碗口粗泉水汩汩冒出。南侧有一石碾槽,可为寨民碾米磨面,由此可见井水之茂盛。东侧原有一文昌阁,至今遗迹已不可见。

寨东北头有一座古庙,名兴隆寺,听其名可见古时香火之旺盛。该寺今已无僧尼修行护院,但已成为妇女们修佛做会的活动场所。在屯堡,成婚的妇女大多有朝山拜佛和做会吃斋的习俗。活动之日,妇女们身着盛装,宽襟大袖,丝头系腰,长帕缠头。头上的帕子有讲究,年轻已婚的妇女为白色,见孙的老妇为黑色。至于未婚女子,可穿长衫但不包头帕,无宽大下摆的丝头系腰,长发束成马尾辫。

兴隆寺为四合院建筑,石木结构石板屋面。上殿原塑有如来佛、观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。大殿左前侧原有一丈多高四棱石碑一块,上有攒尖帽顶。“文革”时期,所有的佛像和石碑均被损毁。就连大殿门前两侧的一对石狮也难逃一劫,狮头被齐颈打掉。在大殿右前方与右厢相交处,一眼古井仍有涓涓细流。下殿有一园子,内原有参天古柏数株和一棵两尺直径的狗闹子树。地戏《三下河东》的脸子,至今仍保留在兴隆寺的神柜里。说到兴隆寺,不得不说寨北一里的兴隆井,因水面较深藏于地底,不像大水井有方形的剁斧石井口和围墙,但水质清甜可口。据说过去寨里有人体弱多病,喝了此水会精神倍增。

寨子正前方一里,在大门楼与增子坡之间有一水塘。水塘虽小,但名字却很响亮,名大明塘,或源于“大明王朝”之义。小麻沟和大路塘之水在此交汇,古时便有“聚宝盆”之美称。

光阴荏苒岁月如梭。漫步在狭长的石头小巷,迷乱于迷宫般的院落之间,发呆在一口无声无息的古井面前,昔日的战鼓硝烟早已随风逝去。宽襟大袖荷担匆匆,或忙碌于阡陌纵横的田间地里。六百年前的老南京话回荡在这一片石头巷子里,铿锵顿挫掷地有声,诉说着几百年的屯堡故事。